芒果体育·(中国)官方网站

浙江安吉白茶高质量发展富民之路芒果体育
发布时间:2023-08-31 19:22:10

  芒果体育多年来,习十分关心茶产业的发展,为各地振兴茶产业谋篇布局,使茶产业成为推动绿色发展、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,为广大百姓打开了致富之门。

  2006年,习在《世界茶乡看浙江》一文中提到:“浙江茶叶连续20年的持续增长,不仅解决了百万户农民的增收问题,也为农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,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基础和条件。”经过数十年的发展,目前,浙江省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茶叶产销形势保持两旺,茶叶品牌效应不断凸显,茶业科技创新日益显著,茶文化蔚然成风,真正使“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”!

  “那时候日子过得很苦!我老公在外面打工赚钱,我在家做农民干农活。一年下来,能解决温饱,我们就很开心了!”在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,说起30多年前的日子,年近六旬的钟玉英老人由衷地发出感慨。

  山多地少,贫困落后!20世纪八九十年代,黄杜村曾是安吉县最贫困的乡村之一,村中全是黄泥路,5个自然村中有3个不通电。“无论是村人均收入,还是其他的,我们村每年在全乡,甚至在全县经常能拿个第一。不过,这个第一是倒数第一!”当黄杜村党总支委员、村监委主任丁建芳的话音刚一落下,村党总支委员阮波马上补充道:“而且那时候村里面的青壮年只要外出打工有人要的,都外出打工了。有时候可能一年辛辛苦苦在外面打工下来也赚不了多少钱,但是绝对比留在村里面强。许多男女青年找对象,女方父母一听说男方家是黄杜村的,第一句话就是‘这地方太穷了’,有的还坚决要求女方不能嫁过去!”

  千方百计谋发展,因地制宜促脱贫。虽然贫困,但是勤劳的黄杜村民并没有因此而气馁,他们在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带领下,在上级党委、政府的帮助下,种毛竹,种板栗,种辣椒,种菊花,种西瓜……“大家许多东西都种过,但是都没有赚到什么钱!”钟玉英说道。

  黎明破晓,曙光初现。80年代末90年代初,黄杜村迎来了一个发展的转折点。1981年,安吉县林科所一人名叫刘益民,另一人则是黄杜村人盛振乾的两名工作人员在做茶叶普查时,在700米高海拔的山顶上发现了新的野生茶叶物种,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安吉白茶。他们的这一发现,对黄杜村,对溪龙乡,对安吉县,对整个白茶产业功不可没。通过调查研究后,他们发现,安吉县,尤其是溪龙乡的土质、气候、温度、海拔等各方面都非常适宜白茶生长,建议当地政府推广种植。盛振乾还于1987年在黄杜村里种下1.1亩茶苗,成为了黄杜村的第一批安吉白茶。随后,安吉县茶叶科研部门建议溪龙乡党委、政府推广种植白茶,而黄杜村自然而然成为全乡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”。

  由于品质好、价格俏,黄杜村原党支部书记盛阿林看好种植白茶的前景芒果体育,他马上号召村民一起种植,“当时,虽然农业专家一致认为我们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、土壤、环境,适合种植安吉白茶,但是茶叶从种植到出产,需要3到5年时间,而后续销路也是问题,村民积极性都不高。”盛阿林回忆说。

  村民不看好,怎么办?党员干部带头。盛阿林首先带头种了两亩多。到第三年出产时,当时茶叶的价格是每斤600元上下,盛阿林这两亩多茶叶的收益达到1万多元,比普通农户一年的收入还要多。盛阿林抓住机会,鼓励村民规模种植。对于没钱买白茶苗的村民,村里为每户提供一万元的无息贷款,盛阿林本人为种植户担保。而溪龙乡党委、政府则在资金、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,并承诺只要村民参与种植安吉白茶,乡政府会给予相应的补助。

  “1997年的时候,政府和村里面号召大家种茶,我是第一批参与种植的村民。几年后,茶叶出产时,发现种茶确实能赚钱后,村里面其他人也都开始种茶了!我自己当时想的是,接下来想办法把种植面积扩大。后面,我就把我老公叫回家一起种茶。因为在外面打工的收入,怎么可以和种茶相比啊?你说是吧!”说到这,钟玉英的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喜悦的笑容。

  就这样,到1997年,黄杜村完成安吉白茶种植一千亩的计划,3年后,村民人均收入超万元。

  2003年4月9日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到黄杜村考察,给予安吉白茶“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”“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”的高度评价,这大大激发了全村茶农种茶致富的动力。

  十多年来,黄杜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,做大做强做精安吉白茶产业,实现了党建飘“红”、产业透“绿”、百姓增“金”、民生添“彩”。而在发展白茶产业的过程中,当地各级党、政府也一直在资金、土地、政策等方面对黄杜村给予了大力支持。

  “吃水不忘挖井人,致富不忘党的恩”。“我们富起来了,也要带领贫困地区的百姓一起致富。”现任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在一次会议上说了自己的想法后,大家一致响应。

  2018年4月,黄杜村20名党员给习写信,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,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。习对这件事作出重要指示,强调:“吃水不忘挖井人,致富不忘党的恩”,这句话讲得很好。增强饮水思源、不忘党恩的意识,弘扬为党分忧、先富帮后富的精神,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芒果体育。受到的回信肯定后,盛阿伟和村里的其他党员干部、茶叶种植大户,深入湖南省古丈县、四川省青川县,以及贵州省沿河县、普安县、雷山县这三省五县细致考察。

  2020年,1500万株茶苗在湖南、四川和贵州三省五县的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扎下根来,带动受捐地1862户5839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。

  时下,年轻人都利用淘宝、天猫、京东、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购买商品,黄杜村民也紧跟时代潮流,他们在各大电商平台开网店、卖茶叶,并通过在抖音开抖店、直播等方式拓宽销售路径,拓展客源。尤其是该村的返乡创业青年们,今年在茶园里进行抖音直播带货产生了1700多万的效益。他们的回乡为该村的白茶产业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。

  今年38岁的贾伟原先在南京做设计相关的工作,2013年,他回到老家黄杜村和种白茶的父母一起从事茶产业,紧跟时代潮流的他和父母一起把白茶产业做得有声有色。“我父母是90年代的时候在村里其他种白茶的人家里面打工,后来他们自己跳出来单干!我从小在村里面耳濡目染,对白茶也比较熟悉。说实在的,在外面做其他的还不如在村里认认线年前,我在南京一年赚七八万,好的时候一年也就十万多点!回到村里面,这么多年拼搏下来,家里招了人,成立了茶业公司。销路嘛?平时外面市场也去跑,开网店、直播带货也在做。这几年,每年的营业额反正一千万元左右都有的。2018年的时候,在(安吉)县城买了一套150万平方的商品房。”

  目前,黄杜村村域面积为11.5平方公里,下辖6个自然村,农户420户,人口1536人。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,4个党小组,党员61名。全村白茶种植经营户达325户,百分之九十几的家庭都在从事白茶种植、加工与销售,村里拥有茶园面积为1.2万亩。另外,该村的村民还在外承包了3.8万亩茶园。总的种植面积达到了5万亩。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51万元,总收入是247万元,人均纯收入7.5万元以上。

  说起如今的日子,钟玉英满是感慨:“做生意,销路是关键!这个大家都知道的。刚开始的时候,我们都是挑着茶叶到全县、全市、全省的茶叶店、茶叶交易市场去卖!现在安吉白茶名声大了,每年一到春季,外地的收购商都上门到我们村里面挨家挨户来收购了。像我家早就成立了茶场,现在工人也有十几个。这么多年下来,收购商对我们的茶叶品质也比较认可,都是每年签订了合同的。这么多年做下来,一年的利润几百万都有,村里的房子,从原来的一层矮平房,到现在的四层楼,当时还是请人来设计建造的。车一共有6辆了。前年,还在县城买了房子。这在以前做梦都是想不到的!”

  “中国白茶看安吉,安吉白茶看黄杜”,作为安吉白茶产业始发地和核心区的黄杜村,早已享有“中国白茶第一村”的美誉,并建有国家级生态白茶基地。近年来,该村获得了“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”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”“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”“浙江省高质量就业村”等全国、省、市、县、乡一系列荣誉。

  “我们现在的黄杜村已经不是30多年前的黄杜村了,现在我们村没有倒数第一了,在全国、省、市、县、乡中,我们有好几个顺数的第一。最有名的就是,我们村被叫了多年的‘中国白茶第一村’。”黄杜村党总支委员、村监委主任丁建芳自豪地说道。

  而走在黄杜村的道路上,随处可见“茶业有限公司”“茶园”“茶场”“白茶基地”。在安吉县和溪龙乡两级党委、政府的组织下,黄杜村的茶产业致富道路已经越走越宽,目前已经走出了国门。

  “为了进一步打开销路,大家一直都到全国各地跑市场,还参加最全国各地举行的茶叶博览会、茶叶品质评比大赛。这算是走出了浙江省。现在,我们已经跨出中国了。像乡政府从前年开始,多次组织我们去国外,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买我们的茶叶。而且芒果体育,现在,我们村无论是初中毕业、高中毕业,还是大学毕业,基本上都会选择回村。可以这么说,以前是人口都往外跑,现在是都往回跑。外地人也好多来我们这赚钱。村里面有住农村别墅、小轿车有好几辆,在我们这早就不新鲜了。许多家庭还在县城买了房子。现在我们村的男青年找对象,说起黄杜村,现在女方家长第一印象是‘这村白茶做得挺好的’‘这村挺有钱的’。没有像几十年前一样嫌弃我们村了!毕竟作为父母,人都一样,肯定都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的条件好一些是吧!”说起现在,村党总支委员阮波也自豪地说道。

  目前,黄杜村的白茶还衍生出各种新式茶饮,以及糕点、奶茶、咖啡、竹茶包、茶叶枕头等白茶衍生品。

  万亩茶园,如诗如画。近年来,黄杜村的茶园不断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拍照,并引来了不少影视公司前来取景拍摄。目前,该村的金叶子景区已经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,村里的民宿也在逐年增多……

  “接下去,我们在继续做好白茶的种植、加工、销售,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外,还要创建4A级景区,并在各茶山之间计划装上缆车,让游客可在缆车上俯瞰我们的万亩茶园,并把整个村庄串联成一个景区,进行一个深度的打造,真正实现茶旅融合的转型之路,推动整个白茶产业实现更高水平的一、二、三产融合发展。”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盛阿伟表示。

  浙江省素有“鱼米之乡、丝茶之府”的美誉,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都具有独特优势和特色。近年来,浙江全省各地深入贯彻“三茶”统筹发展理念,坚持“生态高效、特色精品”目标定位,以农业“双强”行动为抓手,深入实施生态化、品牌化、融合化、国际化战略,持续推进生态茶园建设、机器换人、数字赋能和全产业链发展,做强主导品牌,壮大龙头主体,着力构建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“三茶”统筹和“三产”融合的现代茶业体系,茶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。

  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。浙江省各地始终坚持“名茶战略”,持续推进名优茶开发,不断提升品种、品质、品牌优势,名优绿茶绝对主导地位切实稳固,大众茶生产稳步发展。目前,名优茶产量占全省55%、产值占90%,名优茶产值比重居全国之首。积极优化茶类结构,不断拓展产品链条,初步形成多茶类、多产品、多功能共同开发的良好态势。特别是茶叶精深加工有了新突破,去年全省抹茶产品产量超3700吨,产值4.2亿元,已成为全球最大抹茶生产产地。

  产销形势保持两旺。浙江省各地坚持走“稳面积、稳产量、提效益”的路子,稳定茶园面积,改善生产方式,改良品种结构,提升生产水平,保持了茶叶生产稳定、质量提升、效益增加的好势头。2022年全省茶园总面积310.5万亩、总产量19.4万吨、总产值264亿元。特别是丽水、湖州“一南一北”茶产业快速发展,两市贡献了五年来全省产量增幅的61.5%、产值增幅的49.7%。同时,把开拓市场作为产业增效的重要途径,加强市场体系建设、改变销售方式、培育消费市场,合力促进产品销售。2022年全省产地市场交易总量和总额分别达15.5万吨、258.7亿元。其中松阳的浙南茶叶市场、新昌的中国茶市贡献了63%的交易量和50%的交易额。绿茶价格指数、龙井茶价格指数更是全国绿茶交易的风向标。另外,积极应对国内市场竞争压力,千方百计开拓外销市场,去年茶叶出口量15.4万吨、出口额4.8亿美元,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2位。

  茶叶品牌效应凸显。浙江省各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,强化区域公用品牌、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培育,连续举办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、浙江绿茶博览会和松阳中国茶商大会、新昌中国茶叶大会、宁波国际茶文化节等茶事活动不断提档升级,为浙江茶叶做强品牌、提升影响做出重大贡献。目前全省培育各类茶叶品牌200多个,其中茶叶区域公用品牌50多个,逐步形成了龙井茶、安吉白茶、丽水香茶、浙南早茶等品牌集群。特别是省级主导品牌“龙井茶”,2022年全省龙井茶产区茶叶面积达110万亩、产量达2.5万吨、产值58.5亿元。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,浙江入围百强品牌达14个,与福建并列第1,合计总价值431.4亿元、位列全国第1。

  茶业科技创新显著。浙江省各地积极推进科技进步,强化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机械研发推广,大力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品种选育,加大机械化采摘、连续化加工设施研发,强化生态化绿色化茶园生产技术推广,加强数字化应用,全面提升茶叶科技贡献率和生产经营水平。目前全省无性系良种化率达78.2%、名优茶机制率达99.1%、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条,建成了全国首个省级茶产业大脑,9家茶企认定为数字农业工厂,有力支撑了茶产业效益领跑全国。2022年全省茶园亩均产值达到8502元,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1.1%,在全国主要产茶省中排名第2。涌现了安吉县、西湖区、松阳县等一批亩产值超1.5万元的高效示范县。茶农人均收入1.59万元,续写了“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”的动人故事。

  茶文化蔚然成风。通过多年努力,浙江省茶文化不断得以挖掘传播,茶休闲、茶旅游、茶养生等快速融合兴起,涌现出杭州梅家坞、临海羊岩山、松阳大木山等一批茶休闲养生点,西湖龙坞茶镇、松阳茶香小镇、磐安古茶场文化小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。2022年全省茶休闲、茶旅游、茶养生等第三产业产值达150亿元。传统优秀茶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保护,茶道茶艺不断弘扬,茶艺术品不断涌现,西湖龙井、安吉白茶、金华婺州举岩、长兴紫笋茶、余杭径山茶宴、磐安赶茶场等参与的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”

  最近有一条热搜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,说绿豆粉丝的包装上有小字写着:不宜空腹食用。粉丝真的不能空腹吃?很多网友恍然大悟地说:怪不得我吃了粉丝煲总是不舒服;怪不得把粉丝当饭吃之后,觉得胃堵、胃胀、胃酸……各种难受。 有网友说,最奇怪的是,不...

  原标题:中新真探:吃荔枝后开车会测出酒驾吗? 成熟荔枝容易发生无氧呼吸,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。另外,高糖食物与口腔细菌结合也会生成酒精、乙酸等物质。但吃荔枝产生的酒精含量很少,残留在口腔的酒精一般十几分钟就会消散,血检也不会检出酒精。(...

  “科技与狠活”是食品领域最出圈的标签之一。面对各类新式食品,哪些科技是安全并推动食品工业发展的?哪些“科技”是噱头、伪概念?拨开迷雾,央广网食品频道特别推出“食品真科技”栏目,报道食品行业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洞察,兼具科普和辟谣的功能,将...

  教授烧鸡、农科院麦片、高校月饼……近年来,各种“高学历”食品走进了大家的视野,成为电商平台热销产品。所谓“高学历”食品,即由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研发的食品。由于有“高学历”的加持,这类食品给人以“健康、安全、无添加”的印象,与当今消费...

HTML地图 网站地图